English

话说山西人

地缘中国 古朴一族
1998-10-11 来源:生活时报  我有话说

就像山西人长个正方脸,棱角分明、鼻短而大那样,“朴质厚道”是山西人主要的性格特点。

这种性格的形成,自然受到地理环境因素的重要影响。

如光绪《陵川县志》称“水性使人通,山性使人塞”。山西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山西人处于一种“四塞”之中,加之受地少山多、天寒风烈的气候影响,客观环境极大地规范了山西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。我们虽不是自然环境决定论者,但也不否认一个遗世独立的环境给人类文化所造成的影响。

日军侵华时,日本商人大岛在对山西进行详细调查(当然为侵略之目的)之后认为“山西保留汉族血统最多。不带有北方平原人们那样的野性,而有着不够活泼但善良朴实的特点”,这是对山西人“朴质厚道”性格特质的有力论证。

古朴的山西人历来被人认为是“礼让文雅”的。许多山西古籍县志都言之凿凿地记载着山西人是“礼义之邦”。

其实,山西人这一性格特征,只要稍通历史就不会觉得意外。

早在中华文明之初,尧舜围筑平阳而为都城,唐叔虞分封而定晋府,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从一开始便有了山西这个成员,尤其是河东地区,地处黄河流域,被称为“中华民族的摇篮”。受这种悠久浑厚的传统文化氛围的熏陶,山西人的性格中,也便潜移默化而有了“礼让文雅”之质。

“节俭勤劳”的性格也是属于山西人的。许多古籍县志对这一美德也颂扬不少。

丰城朱氏的《诗说》曾这样记载:“唐(即晋)俗勤俭,勤者生财之道,俭者用财之节。圣人教人,不越乎勤俭而已。”在这里,勤俭已上升到了“圣人化民”的伦理高度。其它古籍县志在这方面的论述更是屡见不鲜,至今山西人的勤俭,也是全国公认的。

形成这种性格的原因如《猗氏县志》所云:“即欲不俭,孰与为奢。”言外之意,山西山多地少,土瘠民贫,天寒风烈等恶劣条件及小生产方式决定了山西人的勤俭。刘健在《屯留记》中指出“其地在万山之中,险狭而硗薄,民力田勤苦,岁获不及他郡之半,故土俗称纯俭,其势然也”。天下的人谁不想过上美好的日子?山西人的勤俭,也是“逼上梁山”,不得已而为之呀!

中华民族的优秀性格,似乎全让山西人承袭了去。朴实厚道、勤俭不华……这些闪光的字眼,贴在了山西人的脸上;但问题的另一面却是“安于现状,土而易足”。

明代前期的山西,是一个男耕女织、节俭淳朴、自然经济结构比较稳固、典型的社会区域。然而,明朝中叶以后,山西的民风在一些地方发生了变化。统观其各府治及州县前后变化状况,不外为两大方面:其一为勤于商贾;其二为婚丧大奢。前者在当时看来是不务正业,不走正道;后者则是“吃饱了撑的”。但二者又似乎有一定的传承关系,前者后之因,后者前之果,一向以俭为德的山西人一下子换了副面孔,变得浪漫了起来,着实在全国人面前“潇洒了一回”。山西民风正如明人顾炎武所说:“国初,民无他嗜,崇尚俭质,中产之家,犹躬薪水之役……后则靡然向奢,以俭为鄙……而奢靡之风,乃比于东南。”这些评价恰中当时山西民风之的。

万物之变,皆有其因,山西民风的变化,首先源于山西商人的兴起。山西豪商富贾渐多,他们便在生活上追求他们过去得不到的东西,于是民风为之一变。其次,山西省内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山西民风之变。“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?”原来以自然经济为基础形成的民风,自然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为之改变。

然而,山西民风虽然变化着,但发展却仍如“小脚女人”,步履艰难。在新民风的吹拂下,山西依然是一片冻土。

山西人的“土”在国内是“有口皆碑”的。穿着上,蓝衣黑裤为主色调,头上扎着的白羊肚毛巾,被看作是陕晋人的象征。

他们在饮食上不讲究、不求奢侈,但求温饱。住的是土窑洞,吃的是土豆、粉条、面食和杂粮,除了主食刀削面外,似乎找不到第二个山西名吃。在晋南,家常饭菜是馍馍、猪肉白菜、炒鸡蛋、油辣椒,晋北则是莜面、面条、酸饭、大烩菜。节省的钱一为盖房,二为娶媳妇。他们有存钱储粮的传统。据调查统计,1992年山西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分别只有1302元和493元,在全国排名第28位和22位,而人均储蓄却达1200元,在全国排名第八。

究其原因,山西是个十年九旱之地,丰少歉多,经济来源少,只有勤俭持家,均衡调剂,方能养家糊口,维持生计,传宗接代。尽管今天山西农家的生活水平已经大大提高了,但他们仍保持着储备二至三年粮的习惯。

有人调侃说:“山西人能不‘土气’吗?能不‘穷酸’、‘细酸’吗?这恐怕与山西人爱吃醋有关。”

凡与山西人共餐者,总是不知夸奖还是调笑似地说一声:“山西人真能吃醋!”几个山西人下饭馆,坐定之后,还没有点菜,先把醋瓶子拿过来,每人喝一汤匙醋,喝得邻座的客人直流口水,也有人认为这些把醋当酒的豪客是在占饭馆的便宜。

别处过春节,都供应一点好酒,太原的油盐店却都贴出一个条子:“供应老陈醋,每户一斤。”这对山西人来说是件大喜事。

山西人还爱吃酸菜,雁北尤甚,这显然也是从吃醋演化过来的。他们什么都拿来酸,除了萝卜、白菜,还包括杨树叶子、榆树钱儿,真可谓“潇洒酸一回”。在婚姻大事上,“酸”字更是举足重轻。若有人来给姑娘说亲,当妈的总是先问,那一家子有几口酸菜缸,若不足口数,婚事便须“考虑考虑”。酸菜缸多,说明家底厚,真是值得玩味的逻辑!

山西人有许多优良传统,但正如西方哲人所说,你拥抱了朝阳,就无法再去拒绝黄昏。山西人虽朴实恒毅,但却土气鄙陋;有“五花马,千金裘,呼儿将出换美酒”的豪爽,也有直而不弯的愚顽固执;虽有质直侠气,也常有保守悭吝;虽然勤勉中庸,但却狭隘迟钝;虽有强悍的内质,却常常表现着胆小软弱;虽有精明的内魄,却又常常表现着迂腐麻木,又杂取善良、迷信和愚昧。你若不真正见到山西人,与他碰上三杯两盏,了解他还真如“雾里看花,水中望月”。

摘自《地缘中国》

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

定价:48.00元(上、下册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